欢迎来到澳门十大赌博正规官网!

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时间:16-04-27 00:00:00  作者:管理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令每一个毕业生焦头烂额的顽固性难题。在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结束之后,很有必要对此次就业情况进行全面深刻客观详细的剖析,总结就业工作中的得与失,深入了解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多重因素,分析毕业生就业的发展趋势和从业情况,从中发现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其中的教训,为以后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宝贵经验与指导性建议,从而促进我院毕业生就业率的全面提升,切实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一、就业情况宏观分析

1.男女生占比情况分析

我院11级毕业生包括经济学班与城市经济学班,其中经济学班145人中男生51人,所占总人数比重为35.17%,女生94人,所占总人数比重为64.83%;从男女生分布比例来看,女生所占比例高于男生29.66个百分点。城市经济班毕业生共有46人,其中男生14人,所占总人数比重为30.4%;女生人数为32人,占总人数比重为69.6%,女生所占比例高于男生39.2个百分点。

2.整体就业情况分析

由统计数据可知,2015届澳门十大赌博正规官网毕业生中,未就业人数共19人,就业人数172人,就业率为90.06%,比去年上升2.83%。整体就业率是衡量就业工作的首要指标,必须在整体就业率的提高上继续做工作,首先确保整体就业率的稳步上升。

二、就业情况微观分析

对就业情况的整体分析是进行就业情况分析的首要步骤,也是衡量就业效率的最直观的指标,但只有对就业情况进行微观层面的详细分析,对就业工作的各个角度深入把握剖析,才能发现其中的可取之处与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这部分微观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

1.男女生就业情况对比分析

1)数据分析

前面分析到的,11级经济学班毕业生145人,其中男生51人,所占总人数比重为35.17%,女生94人,所占总人数比重为64.83%。实现就业的131人,处于失业状态14人。男生51人中,实现就业的有47人,占经济学班所有就业人数的35.87%,在经济学班男生人数中所占比重为92.15%,在经济学班总人数中所占比重32.41%;女生94人,所占总人数比重为64.83%,其中实现就业的为84人,占经济学班所有就业人数的62.22%,在女生人数中所占比重为89.36%,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为43.75%。

11级城市经济学班毕业生共有46人其中男生14人,所占总人数比重为30.4%。实现就业的41人,处于失业状态5人。男生14人中,实现就业的有13人,占城市经济学班所有就业人数的31.7%,在男生人数中所占比重为92.85%,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28.26%;女生共有32人,其中实现就业的为28人,占城市经济学班所有就业人数的68.29%,在女生人数中所占比重为87.5%,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为60.86%。

2)结论阐述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从就业人数占比,还是未就业人数占比情况来看,男生就业情况总是优于女生。有性别歧视的原因,当然也与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关。

2.不同类型工作单位就业情况对比分析

1)数据分析

根据对11级澳门十大赌博正规官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信息来分析,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主要进入了以下几类工作单位:公务员、升学、金融类机构、出国、其他类型。

1.公务员类型: 11届毕业生中考取公务员的共有2人,在所有已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为1.16%,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为1.04%;共有一男两女考取公务员。

2.升学类型:升学的一般均指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所有升学人数共有28人,占到已就业人数的19.4%,占到总人数的16.27%,其中,男生有5人,在升学所有人数中占比17.85%;女生有23人,占到升学所有人数的82.15%。

3.出国类型:11届毕业生中共有出国共8人,占到总人数的4.18%,其中7人为女生,占到出国所有人数的87.5%。男生1人,占到出国所有人数的12.5%

4.金融类机构类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所有人数中,进入金融类机构的人数共有35人,占到总人数的18.32%。其中男生16人,女生19人。

5.其他机构类型:包括除上述几类机构之外的工作单位,总共有98人,占到总人数的51.3%。

2)结论阐述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签约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人数较上一年有明显减少,上一年为58.33%。这与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分不开的,受经济大背景的影响,金融机构吸收毕业生能力显著降低,而对于学经济学的学生来说,进入银行可以说是专业对口就业,所以他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金融机构的意愿比较强烈。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真正能胜任金融任务的“高、精、尖”经济类人才,为学生的就有人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使其具备专业素质。

对于考取公务员而言,现实客观情况是竞争太过激烈,报考人数年年递增,考取比例较小。尽管公务员是如今的“金饭碗”,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抉择,不可把希望都寄托在公务员上面,要学会“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增加自己就业的几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出国以及升学来说,在所有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也比较小,升学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参加统一考试,而且面对考研大军日益壮大,考研也成为公认的难关,尽管有很多同学为此付出大量精力,但最后可能结果不如所愿,最后还是选择了就业,所以需要结合自己实际进行规划,考研可以让你拥有更高的学历,给你更好的平台,但不一定所有人都能通过在这个平台走向成功。对于出国的同学来讲,除了具备学习成绩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客观物质条件,而且的完美结合才可达成此目的,这往往是少数人的路径,并不普遍化。

在其他类机构中,有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有进入相关培训机构的,还有其他区公司企业的,这些都是经济类相关门类的工作,也可以将自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但相对于进入金融机构来说,可能距离会比较大,要靠自己的不断摸索积累进行能力的培养。

3.不同类型就业方式对比分析

(1)数据分析

11届毕业生共有191人,其中有2人考取了公务员,属于国家机关的终身就业占到总人数比重为1.04%;有28人升学,占到总人数比重为14.65%;出国的有8人,占到总人数的4.18%;灵活就业.合同就业等的有136人,占到总人数的74.37%;还有19人属于无就业的范畴,占到总人数的比重为9.94%。

(2)结论阐述

从分析可以得出,很大比例的毕业生选择的是合同制的就业方式,这是与他们选择的单位类型有紧密联系。由于考取公务员和研究生的成本较高,且考取可能性相对较小等原因,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实行合同制度的金融单位或者民营企业,这些单位灵活性较强,实行合同制度可以随时调整企业内部构成,不断推陈出新,为自身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削减低效率的各种要素。对于考取公务员的学生来讲,度过试用期便成为国家单位的正式员工,相当于终身制的合同类型。对于出国与升学的毕业生来讲,其实是延长了学生阶段,最终也要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走应届参加工作毕业生的同样的路子。

对于就业方式而言,其实广大毕业生更为关注的是工作单位的效益、薪金、福利等与人利益直接相关的内容,所以在我们统计信息中显示出合同就业所占比重较大,金融类机构所占比重较大的特征。

三、关于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在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 2015年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2015届毕业生总数超过2014年。2015年我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而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高等教育内部改革迟缓,脱离市场需求

首先,一些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高校扩招后,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应该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的调整,否则就会出现教育内部的改革迟缓,从而造成脱离市场需求的现状。

(2)社会就业环境机会不均,信息尚不对称

首先,一些学校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开设热门专业,造成培养的专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从而造成学生毕业时的就业困难。其次,一些高校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一些本应该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变成了理论课。讲课变成了照本宣科的说课的现象也很普遍。这些现象都是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也就加剧了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适应社会的时间延长等问题的程度。实际上,由于办学惯性的影响,在招生与就业已经走上市场化的今天,一些高校的教学体制并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中走出来,其专业设置没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上来,从而造成了就业与需求脱节。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脱节。年前大不相同。

(3)扩招政策的影响

依据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的观点,在政府可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加限制的扩大中高等教育将会加大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农村人口的教育学历愈高,其向城市转移的预期收入就愈高,不加区别地发展教育事业,会加剧劳动力的迁移和城市失业。因而应当减少发展教育事业方面的过度投资,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方面更应如此。不可否认我国过去由于经济基础差,本科生教育的发展速度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大学的扩招政策可以看作是高等教育的“补偿性发展”。但关键是如何补偿,从目前的本科生教育规模、教育质量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来看,现行的“补偿”是“过度补偿”,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超速发展。

2.内部原因

(1)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定位不正确

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一味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自信过度、眼高手低、期望值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认识不够、角色转换意识不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

(2)毕业生自身光环犹存,就业观念陈旧,知识结构有待更新,“软能力”不足

近年来,经济发达国家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自由就业、自营业、弹性工作制等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不断增加,传统的8小时坐班制正在被更为自由的、形式多样的工作方式所替代。然而,与此形势不相适应的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他们认为读了大学就应当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有一部待遇丰厚的固定的工作,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还有人把毕业后就业看得过重,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把就业看成一辈子的大事,精神负担很重,往往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脱离了当前就业的现实,制约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正确选择。

(3)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学业规划

大学生入校时就应该对自己今后的就业要有个规划,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应该为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职业做长远的考虑,但事实情况并不如此,不少大学生将自己“禁锢”在大学的环境里,人为地与社会中断接触,这样对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成长、成才应基于两个基本点:第一,基于所学专业理论与科研能力的提高;第二,基于适应社会和市场挑战的竞争意识与实践精神的培养。当代大学生要求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择业时要看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的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

(4)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对策

1.大学生应当提高自己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得扎实牢固,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去钻研本学科某一领域的问题,提出自己观点。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仅仅是就业博弈中的一个棋子,如何在博弈中取得优势地位,获得就业与发展的机会,忧患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遵循价值规律的作用。优胜劣汰法则同样作用于大学生就业这一环节。大学生只有心存竞争意识、忧患意识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习不断的接触社会,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拓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成功的资本。同时针对就业岗位的需要,学校在毕业学期应开展应急性培训,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成为某些岗位的“熟手”。同时,还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到校做报告,使毕业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就业”的理念,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道路。

2.大学教育改革

目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陈旧、特色不明显,缺少根据社会有效需求结构对学校予以合理的分工。首先要进一步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摆正教学与科研的位置,切实把本科教学工作抓好,解决好本科教学滑坡的问题。其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抓好专业设置的改革,改造原来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要加强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引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第四要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环节的训练。当前这一环节是本科生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要加大投入,进一步重视各种实验的建设,切实把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落到实处。高校毕业生的素质是否全面、能力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合乎社会的需要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就业的数量和质量。

3.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多数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近几年来,全国高校基本实行了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大学生面向市场自主择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育远谈不上完善,主要表现为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全国性大学生就业市场尚未形成; 大学生就业市场必需的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政府需要对此现象加强引导,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定期组织好人才招聘会,积极开发和利用好网上人才招聘。同时。还应加强管理,规范人才市场的运作,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部网上学历查询系统的开通,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规范和推行全国范围的网上择业和招聘,增加透明度,以解决我国人才市场运作不规范、求职方式单一、求职成本高和求职成功率低的问题。此外,政府应积极出台一些解决大学生“失业”的保障措施,鼓励大学生“放心”谋职和独立创业。

总之,当代大学生应该遵循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找到并胜任自己理想的兴趣所在的工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