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版),结合现有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现状,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基础与技能,也需要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校本科生通过通识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形成符合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宽基础,活模块,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培养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强化与实际业务相关的各项基本技能训练,如财经专业技能、外语交流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使毕业生能够把经济理论和经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我们拟围绕新版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时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课程体系调整遵循以下原则:强化基础课程,拓宽专业课程,增设前沿课程,使课程设置做到系列化,层次化和系统化,充分体现注重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将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推进:
1、加强重点课程的建设。拟选择一批基础好,地位重要或有特色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使这些课程成为有特色的高质量课程。
2、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推行课堂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条件。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和高年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与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今后拟从以下方面加强教学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实际工作能力。(2)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到实际部门参观、访问和考察,加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习效果。(3)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研究具体问题,学会独立查阅、检索资料,提高直接运用第一手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路径,是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联系的科学平台。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实现实践教学目标需围绕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制度、实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构建起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行动素质和实践理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是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实践教学的知识体系建构、实施操作方案以及各种机制保障的基础之上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完善与否取决于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实践教学知识体系建立与健全应当着眼于实践教学实施的硬件基础,包括各种基础设施,如实训室、实验室等,同时也包括一系列的软基础,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管理规则等,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实践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培训,对于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打造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具体措施包括:
1、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机构,形成系统的培训方案。
2、拓宽实践教学团队的成员构成,使其组成成员多元化。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应允许吸收校外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加入教学团队,通过校内外的强强联合,增加实践教学团队的实力水平。
3、鼓励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研究成果的转化,调动实践教学团队研究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经济学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教学资源,还要大力协助学院拓展新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经济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以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为依据,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根据经济学专业知识结构特点,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应尽可能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要既要具有科学性,也要兼顾应用性。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理论性较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因此,教学大纲的制定在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不仅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的编写既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也要保持教学大纲的开放性,为任课教师留有更新教学内容的余地,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不断优化。在教学大纲编写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学校提出的办学思想和方针,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各项原则,认真学习国内外同类建设取得的经验,总结反思以往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集思广益,周密研究论证,保证教学大纲的顺利编写、修订和实施。
精彩的教学课堂是精心设计出来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和措施的设计以及教学时间和教学进程的设计。教学日历、教案和教学课件是课堂设计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在经济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要在每学期上课之前必须认真填写好教学日历。附设实践教学课时的课程(非独立实践环节)要在教学日历填写实践教学内容。教案的编写要进一步规范编写格式,以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为依据,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构架教学内容的逻辑路线,设计讲述策略,做到讲清难点,突出重点。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启发性、交互性、趣味性、综合性和简易性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其能够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得益彰,有效服务于教学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顺利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障。结合经济学专业实际情况,将采取多方位培训、外出进修、引进新生力量等方式打造一支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成果显著、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尤其重视后备梯队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加强青年老师与老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多参与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使他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
以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鼓励教师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努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以简单形象的形式融会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中;认真筛选和运用来自现实经济生活的案例,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做到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等的资源共享,使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讨论和向教师的互动,实现超时空教学。
1、本着“编”与“选”并重的原则,大力推动高质量教材的选用。优先选用21世纪教材或国家或省部级推荐的近三年出版的教材,保证优质教材进入课堂。
2、在选用优质教材的同时,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反馈意见和任课教师的教学研究积累,推动自编教材的立项工作,编写一批反映经济学专业学术水平、具有经济学专业特色的教材。
3、积极引进国外原版优秀教材。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通过深入调查、专家论证引进国外优秀的经济学专业教材。